如何应对数字出版新兴业态所带来的变革和冲击,已成为发行企业需要认真面对的课题,站在全球市交管刊发行业的发展现状,科学研究其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
就目前发行业前景而言不是很乐观,而社会体态则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数字化出版已是未来的新兴产业,其规模和影响是难以估计的,因此我们的发行业不能一味的夹缝求生存,而是顺应当今发展趋势,发展数字行业,从而达到互利互惠的效果。
数字与发行业不是针尖与麦芒水火不容,而是要携手并进共渡难关,两种产业要扬长避短发挥各自长处,达到共存共荣的效果。
纵观目前两种产业的优劣对比无非有以下几点:
一、发行业在认识人群中占据优势群众基础牢固
二、发行业在建立建设体系上比较完善
三、发行业具有很高很好的收藏价值,这也是数字出版业所达不到的。数字出版的主要人群更是重要人群普遍年青化,数字出版成本低廉操作便捷。以上几点互补了各自的空白。
目前我国出版业界关于对数字出版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注重通过网络属性诠释数字出版内涵。
二、注重通过数字技术属性与出版活动相结合诠释数字出版。
我国数字出版行业还处于初期阶段,技术还在不断升级,创新还未有穷期,为此双方应采取以下措施及方法:
一、认清行业发展趋势,认清自我,认清市场需求找好定位。
二、中国数字网成功的基本理念是要干成一个事要有一个真确的理念最为重要,中国出版集团的悠久资源构成了建设平台的基础,中国出版是一个社会性,行业性的平台,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对于行业社会资源的吸收,我们的理念是共建,共赢共享。
三、数字出版的核心在于‘出版’而出版社应定位成数字内容的提供商
在数字出版的浪潮下传统出版被动,处于‘被体验’‘被技术化’的被动面,从而造成了有些出版社态度比较消极,认为发行业完全被运营商绑架了,从而一点主动性也没有,这就更加的要求发行业要守住阵地坚持一主两翼的理念,以内容为主体,打造两翼。一是平台,一是技术。
发行业被数字化更多的被技术化,根据这点我们要采取借船出海的战略和运营商取得合作。但是双方各有各的定位,发行业以内容为主,数字出版以运营为主体,进行互惠互利。
移动阅读的发展是一个趋势,而发行业也需要一个内部平台与运营的开发商对接,比如要开发一些网站,我们的网站要是开通好了可以和很多平台接口,如果失去了这个平台那么你有在好的内容,你没有出口不行,平台的打造就是为了与更多的平台对接。
然而面对行业的竞争激烈,国家也已经意识到了这点,从而出台了一些比较好的政策,使我们有了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
发展数字出版是‘十一五’发展的重点,这些都表明国家已经把数字化的出版和传播当成出版现代化的关键之一,列为‘十一五’期间的攻坚战。发行业作为文化创新的前端,是整个信息资源整合交流的源头,发行业的数字化的竞争中起到支持枢纽的作用,没有发行业的信息化,国家的信息化将是困难重重,不管什么样的先进技术,传播的承载的必须要有内容,而这个内容必须是从发行出版开始的,为整个信息化提供资源和信息创新的平台。
过去五年国家先后公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现代纲要,中长期科技发展现代纲要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以及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都将发展数字和网络出版产业作为加强文化建设,提高传播能力,推动出版产业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举措。
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始终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坚持管理是为了更好更快发展的理念,确定了科技兴业战略,目前应当组织实施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工程,出台优惠政策,支持数字和传统出版业发展规化和战略投入,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和多种类的探索与尝试。
2009年,业内外各种力量聚焦数字出版产业的鲜明,整合与叠加效应更加突出。几乎覆盖了所有传统领域,许多信息技术公司从技术服务切入,高速进入数字出版综合服务阵营,以其强大的技术和资金实力做后盾,在较短的时间内成长为数字出版领域的重要力量。
毫无疑问,数字出版行业的市场环境和人才市场环境都在日益改善。由于我国国民和手机使用户数量巨大潜力无限,大众的阅读方式必将发生质的变化,这是无法回避的基本现实,也是我们制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战略,采取工作对基本出发点和立脚点。目前正在深入进行的出版体制改革,为我们应对扑面而来的挑战提供了难得机遇,出版单位的企业化,集团化和市场化,将提高竞争能力和运营效率,并为其开辟新领域,形成新业态提供相对充给的资金和支持。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二、重视技术投入,把数字出版放在出版业总体规划的重要地位。
三、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的产业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四、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培育大量的内容提供商。
以上内容是我对数字出版为发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一课题的几点不成熟的论述和观点,如有不足之处请上级领导批评指正。
(枣强县店 杨升)